結束波希米亞之旅後,鴿往奧地利前進,前面幾天介紹過,音樂神童莫札特的故鄉薩爾茲堡(Salzburg)、評選為最美麗的小鎮哈爾斯塔特(Hallstatt)、伴隨阿爾卑斯山美景的小鎮聖沃夫岡(St. Wolfgang) & 巴德伊舍(Bad Ischl)、
愛情多瑙河谷周邊小鎮杜倫斯坦(Durnstein) & 克雷姆斯(Krems),
來到這趟旅程的最終站,奧地利首都維也納(Vienna)。
上述提到的城鎮多數都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如:歐洲古典樂指標的維也納(Vienna) – 2001登錄;
從中古世界開始就一直是大主教管轄區域,音樂神童莫札特的故鄉,薩爾茲堡(Salzburg) – 1996登錄;
幾世紀前都以採煤而發跡的美麗小鎮,哈爾斯塔特(Hallstatt)…等。
奧地利培育出許多藝術家與音樂家,其中最有名的音樂家就是1756年誕生於薩爾茲堡(Salzburg)的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)。他的父親也是音樂家,從小就隨父親到處表演,使莫札特從小耳濡目染,6歲就開始學會作曲。但天才生命總是短暫的,35歲時於維也納(Vienna)去世,當時他正在寫著名的安魂曲。
而另一位世界知名的音樂家 - 貝多芬(Ludwig Von Beethoven)。雖然貝多芬誕生於德國不是奧地利,但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音樂之都維也納(Vienna)。從小在酗酒父親嚴格督促下,希望他能成為莫札特第二,進而從中獲利,強迫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,也養成貝多芬孤僻的個性。直到在海頓(Franz Joseph Haydn)門下學習,從初期的月光奏鳴曲,慢慢衍生出第一號交響曲,一直到第九號交響曲最後樂章。
除了上述兩位大師外,還有剛剛提到貝多芬的老師,人稱交響樂之父 - 海頓(Franz Joseph Haydn);
31年間擁有超過600首作品,生命更為短暫之舒伯特(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);
以及圓舞曲父子 – 約翰史特勞斯(Johann Baptist Strauss)父子…等。
而藝術家則以克林姆(Gustav Klimt)最為知名,在他年過40,到義大利小鎮Ravenna旅行,被義大利工匠的玻璃作品,因產生的光影給吸引,進而將這種技巧轉化到油畫創作中。於是40歲後的克林姆(Gustav Klimt)畫作中有大量金黃色的裝飾圖案,其中最受大眾歡迎的是 “吻” ,堪稱克林姆(Gustav Klimt)的顛峰之作。而48歲之後,克林姆(Gustav Klimt)捨棄了金色顏料,改以鮮豔的色彩來詮釋作品。
還有不論是作品與私生活都充滿爭議的席勒(Egon Schiele)。生命就像拍電影劇情一樣,從小父親早逝、與親妹妹有亂倫嫌疑,與克林姆(Gustav Klimt)有過特殊關係的Wally Neuzil也有過一段情,最後因誘拐少女罪名被捕….等。但上述電影般的情節,都無法掩蓋席勒(Egon Schiele)於畫作上顯現自戀、表現慾望強烈 & 被害妄想的繪畫風格,使他被譽為年輕一輩藝術家的翹楚。28歲時因與妻子感染流行性感冒而相繼去世,結束他短暫又充滿爭議的一生。
最後介紹稍微近代維也納愛好和平的藝術家 – 百水。原名Friedrich Stowasser的他,因認為水是生命的泉源,故把名字改為百水。21歲起開始環遊世界,23歲第一次辦畫展,33歲對東方文化著迷,再婚娶了日本太太,56歲起長住在紐西蘭直到逝世。他的作品也像他的一生,散落在世界各地,奧地利、德國、西班牙、日本、紐西蘭…等。
百水反對直線,喜愛曲線,將他的理念透過建築呈現出來,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窗戶、高低不平的地板、柱子上大小不一的圓球裝飾,都可以看得出他的創作。
而他在Vienna的百水公寓(Hunderwasserhaus),就像他的大型畫作。
沒有一扇窗戶的形狀/顏色是相同的,也沒有一塊牆壁是直線的。在百水創作時,住在這裡的居民都可以自己決定他們窗戶的顏色和大小。
百水公寓對面的維也納藝術村(KunstHaus Wien),是1990年間由輪胎工廠改建的,改建時加入百水的創作。
即使是廁所也不會錯過百水的作品。
提到這麼多音樂家與藝術家,另外介紹奧地利比較特別的名人 – 西西皇后,又稱伊莉莎白皇后(Empress Elisabeth),暱稱Sisi。出生於慕尼黑,15歲時跟著家人到奧地利,這趟旅程主要是要介紹他姊姊給當時23歲奧匈帝國的皇帝(法蘭茲,約瑟夫)。但皇帝卻愛上Sisi,兩人在兩年後結婚。不過向來愛好自由的西西皇后,生活被受限住了,只能藉由不斷旅行來排解寂寞,最後在瑞士日內瓦被刺殺身亡。因為早期沒有明星,平民追逐的是皇室,加上西西皇后的美貌,使他深受奧地利人民的愛戴,奧地利著名的巧克力,除了以莫札特當蕭像外,還看的到西西皇后巧克力。
上述眾多名人介紹告一段落,也差不多該認識音樂之都維也納(Vienna)。以舊城為核心,將原本是城牆的部位拆除改為環東大道往外擴展,市中心就是環東大道內,以聖史蒂芬教堂(Stephansdom)中心一直到霍夫堡(Hofburg)間是最熱鬧的區域。
剛剛提到的聖史蒂芬教堂(Stephansdom)是維也納(Vienna)市中心最有名的建築物。
世界上僅次於德國科隆大教堂,世界第二高哥德式教堂,是當地人引以為傲的建築物,這裡也是莫札特婚禮與葬禮舉辦的地方。
如果剛剛介紹名人有認真看的人,應該還記得有提到貝多芬的老師海頓(Franz Joseph Haydn),在他7歲時曾在這裡擔任過兒童唱詩班一員,也因此有了與音樂接觸的初體驗。
聖史蒂芬教堂(Stephansdom)坐落在兩條主要購物大街交界處,格拉本大街(Graben) & 克爾特納大街(Karntnerstrasse)。格拉本大街(Graben)上有一座紀念鼠疫災難的巴洛克紀念柱(Pestsaule),用以感謝上帝抑制17世紀鼠疫蔓延而興建。
格拉本大街(Graben)附近有間教堂,被譽為環城大道內最美麗的巴洛克式教堂 – 聖彼得教堂(Peterskirche)。這座綠色陀圓形圓頂的教堂,從九世紀一直興建到1730年左右才興建完成。
教堂內有個藝術品是描述聖約翰被捷克惡霸丟下查理大橋的情景,出自於Lorenzo Matielli創作。
晚間可以沿著剛剛提到的克爾特納大街(Karntnerstrasse)一直走,可走到全世界公認一流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(Wiener Staatsoper)。
每年有300場左右的展演,但沒有一天的節目是重複的,即便是室外免費放送,依舊吸引人潮前往駐足。
(未完待續)
留言列表